移动端

  • 题王微信公众号

    题王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题王网”真题密题、最新资讯、考试攻略、轻松拿下考试

教师公考类 | 军转干部

科目:

吉林

[切换]
题库
练习
考试
资讯

模式切换

0 0 0
我的错题 我的收藏 学习笔记

章节目录

问答题 (十三)  【给定资料】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航海者就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妈祖就是这样一位天神。中国沿海的地方或内陆河道,以及世界各地有华侨聚集的大小埠头,几乎都有她的宫庙。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共有3千多座妈祖庙以及2亿多崇信者。她的影响力从南方沿海辐射开去,遍及港澳台以及亚洲、北美等20多个国家地区。   公元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出生在福建莆田一户普通的林姓人家。因为不爱啼哭,起名林默。因她识些天文,懂点医理,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所以为乡人所信赖。附近渔民也渐渐相信她可以“预知吉凶”,从而一传十、十传百,渐渐将她神化成可以“逢凶化吉”的保护神。她过世不久,当地乡民便在莆田湄洲岛为她建庙祭祀,这座“落落数橡”的简陋祠庙,也是最早的妈祖庙,当时已经香火非常旺盛。   在民间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佛教也将妈祖演绎进自己的神话世界,称林默是东海龙王的女儿,有一次游玩遇险,被观音菩萨挽救,从而成为观音的侍女,并渐渐幻化为可与观音菩萨平起平坐的主神。儒家也对这一优质的“文化”载体予以高度重视,对妈祖神话进行了儒家式的“改造”,增添了惩恶扬善故事,力图去除妈祖浓厚的巫女色彩,将其塑造成为儒家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典范。   历代统治者也不断对妈祖进行加封行赏。公元1281年,忽必烈便诏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虽然妈祖是汉族人,可加上一个“天”字,成为天神,那就没有种族划分的界线了。元朝统治者对这位深得民心的海神推崇备至,源于对海运的重视和依赖:一方面是元时海外贸易的持续繁荣,另一方面则是供应京师的海上运输线。公元1329年,元朝的皇帝曾派遣“天使”进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进香之旅,耗时半年,行程万里,沿途拜谒淮安、苏州、杭州、绍兴、温州、福州、湄州、泉州等重要港口的十五座妈祖庙,并代表皇帝呈献祭文。至此,妈祖已升为国家级的航海保护神。而清代的妈祖信仰进入发展的全盛期,从康熙到同治,有六位皇帝十余次加封,妈祖的称号也由明代的天妃升至天后,封号长达64个字,在同时代女神中名号最长,地位尊贵,无以复加。   信仰妈祖的范围在明清时代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和当时的移民潮有关。譬如四川,明清时代的客家移民由广东福建等地迁入,妈祖作为老家的神明也就在巴蜀扎根落户。清代中后期,巴蜀地区的妈祖庙已超过两百座。   当贫瘠的土地无法提供足够的粮食时,明清时代大量广东福建的民众不断流动,每到一处都要兴修妈祖庙。譬如澳门妈阁庙,起初便是由漳州泉州潮州三地商人修建,称为三州会馆,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便是澳门(MACAU)的名字,也与妈阁庙有关。台湾的妈祖信仰也十分普遍,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妈祖的信仰也随着先民的南渡遍布于南洋各地。   面朝大海,高度42.3米,全球最高妈祖圣像于2012年9月28日落成,作为第六届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的重要活动,2500余名游客和表演家以鼓乐、舞蹈等传统民俗方式,向这位和谐女神致敬。一条从水中央建起的6.5公里长的通道将来自港澳台的游客带到了妈祖圣像面前。他们虔诚地站立在圣像下,见证着这座妈祖圣像的落成。   从台湾赶来的某女士说,这是她第一次看到坐落在海上的妈祖圣像。妈祖圣像的落成将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妈祖信仰的盛行,还在于她是集无私、善良、亲切、慈爱、英勇等传统美德于一体的精神象征和女性代表。她的亲和力更是别的神灵无法比拟。如今,海外还有游子没有归家,他们还需要神灵护佑,还需要妈祖守望。那么,就让我们借妈祖之名,以亲情的名义祈祷四海归一,天下一家吧。   【问题】   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给定资料”,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   要求:   (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   (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   (3)表述生动,对象明确;   (4)总字数400~500字。

问答题 (十六)  【给定资料】   资料1   2013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和《机动车登记规定》正式施行了。元旦期间,新交规中的“闯黄灯扣6分”一项引发车主及网民集体吐槽。   公众对闯黄灯新规的批评和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难以操作,有网友直言其“违背了牛顿第一定律”,因为行车有惯性,根本无法做到看到黄灯就刹住车;其二,很多地区绿灯并无倒计时,见黄灯亮起紧急刹车易引发追尾;其三,黄灯本就是一个缓冲区,“闯黄灯”就罚款让黄灯形同虚设;其四,由于担心闯黄灯被扣分,司机在“绿灯恐惧症”下会提前减速等黄灯,加剧了本就严重的城市拥堵;最后,此规定可能违法,因为按法律规定,黄灯是为警示,红灯才是禁止,按闯红灯处罚闯黄灯涉嫌违法。   与此相对,相关部门在元旦节后公布了假期的交通事故率呈现大幅下降的数据。   人类在进入汽车时代之后,享受到交通快捷所带来的便利,也同时被交通事故所困扰。仅在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就高达6万,受伤人员更是在30万之巨。至于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直接财物损失,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隐性损失,则是一个难以估量的天文数字。由此可见,控制交通事故发生率至关重要,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人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   从“史上最严交规”的具体规定来看,对各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乃是出于遏制交通事故,提高违规门槛的角度,符合从严处罚交通违法行为的社会潮流。此前“醉驾入刑”实施后,就成功将醉驾、酒驾行为大幅度降下来,其所挽回的生命和社会财富,也是难以计数。针对各类“中国式”马路现象,新交规倡导的交通文明无疑是进步的,践行公共文明,需从每一个细节入手。   资料2   “黄灯很忙”不是人们无谓的抱怨,而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焦虑”。这背后有人们对如此规定是否科学、是否尊重行车规律的怀疑,但更多的恐怕是对现实问题的焦虑。比如,焦虑万一黄灯亮了自己停不下来怎么办,并非有意为之却不得不面对严厉的处罚是不是有些冤;焦虑自己可能被追尾或者追尾他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焦虑本已时常拥堵的交通状况因为人们纷纷减速慢行而更加恶劣……   如果在规定出台前,相关部门作了充分的调查和研究,充分听取了专家意见,并经过公共讨论,这些问题应该会在立规之初就被提出来,不至于在实施后遭遇这种执行困境和尴尬,以至法规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不改,问题重重难以执行和操作;改,可能影响立法和规制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无论是立法还是规制,之所以要开门让公众参与,除尊重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外,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吸纳民智和最大限度地减少争议。公众尽早参与讨论,不仅能发现问题,也能将各方意见尽早在博弈中融入法规,避免执行后的争议和反对。如果闭门立法,法规在实施后必然会遭遇极大阻力,被排斥在立法之外的民众,会在法规实施后以不合作、不服从、不遵守等方式抵制。   2013新年伊始,这场关于“闯黄灯”的争论,无论结果如何,至少教会了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制定规则。交通规则是最基本的规则,“黄灯”对我们的改革也有着深刻的隐喻,我们的政治、经济、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如何区分公私权界,如何划定合法与非法的界限,这场争论是很生动的一课。   资料3   面对新交规,到底是更便捷、更科学还是反倒麻烦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定论的。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句交通警示语简明扼要,却往往被人无视。不可否认,在我们的生活中,闯红灯的现象随处可见,黄灯更是被很多人当作提醒:抓紧时间在变成红灯之前闯过去,却忘记了最该记住的原则:安全第一!   严惩闯黄灯的初衷,实际上是在交通秩序中强调一种价值排序:车辆通行重要,生命安全更重要。黄灯有有限通行权,但交叉方向上的绿灯同样有通行权。是要绿灯通行时的顺畅安心,还是要黄灯通行时的放手一搏?严惩闯黄灯,正是在两个价值的权衡中,取了更有利于公众安全的一种。“车轮上的中国”,理应涵养形成机动车通过路口提前减速慢行、主动礼让行人的文明气象。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重罚闯黄灯的前提,应该是可以确定黄灯何时会亮,“随时会亮”的逻辑确实有点儿荒唐。在新交规中同样被加重处罚的遮挡号牌、开车打手机等行为,只要驾驶员注意,都可以避免。违法可能面临的后果、风险,都应该是驾驶员自己可以控制的。而要避免闯黄灯,显然没这么简单。   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副局长宋某认为,民众关心的处罚问题其实并不是新规定的本意。处罚不是核心问题,关键问题是给司机“上根弦”,看到黄灯的时候脚踩的不是“油门”而是“刹车”,将因抢黄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降到最低。   “让更多的人开上汽车,这是发展;让更多车主遵守规则,这是文明。”许多网友在广泛转发这条微博时表示,期待“史上最严交规”能够托起“马路文明”,为“中国式出行”破题。   【问题】   某市有关部门拟在新交规出台之际举行一次关于建设交通文明的宣传活动。请你参考“给定资料1~3”,为该市政府网站写一篇宣传稿。   要求:   (1)内容具体,切合主题;   (2)准确全面,逻辑清楚;   (3)不超过400字。

问答题 (四)  【给定资料】   资料1   近年来,“拆迁”一直是当下事关国计民生的“热点、焦点、痛点”问题;当城市化、现代化席卷而来,拆迁就一刻不止,伴之而来的是无休止的利益纠纷,上访、强拆、自焚,似乎在哪个城市都未能避免。拆迁本来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必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拆迁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城市的发展,过去的城市布局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除旧革新,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备、更加顺应人们现代化、快节奏、高速率的生活方式,让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才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   资料2   2010年9月10日,宜黄县政府为新客运站建设进行例行的强拆动员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因处置不慎,导致3名被拆迁当事人烧伤,强拆动员工作遂因此停止,被烧伤的当事人在县医院初步救治后,因伤势较重转入省一附医院继续救治。事发的第二天,数张当事人被烧伤的现场照片出现在网络上,很快这些照片及文字报道被众多网站转载,从而引发了全国网民的高度关注。刚开始只是一些非主流网站介入事件的报道,几天之后,主流媒体介入其中,使事件骤然升级,并迅速上升为一起全国关注的公共事件,最终引起了市、省乃至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9月16日,县委主要领导亲赴机场,安抚受伤者家属,劝说其放弃越级上访,就地解决问题。9月17日,被烧伤的当事人之一叶忠诚在医院不治身亡,尸体被运回宜黄。9月17日,事件引发当地政坛地震,8名事件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其中书记、县长被立案调查。9月18日以后,省市相关调查组进驻宜黄对事件进行调查。10月10日,县委书记邱建国、县长苏建国被免去职务。同日,新任领导到岗。对此类事件如此严厉的问责,可以说在我国是史无前例的。   无庸讳言,这一事件对宜黄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县主要领导遭遇舆论的强大压力,众多与城建和招商引资相关的项目被迫停止。县领导的主要精力全部用于处理善后和“灭火”工作,一些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遭遇重挫,全县上下对此事议论纷纷。很多人担心,如果因为这一事件导致正在进行中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停顿,那么宜黄的发展可能后退五年。   2010年10月12日前,宜黄县政府一位署名慧昌的官员对强拆自焚事件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强拆就没有中国的城市化,没有城市化就没有一个‘崭新的中国’,是不是因此可以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必然伴随着拆迁,但如果把所有“拆”字前面都加上一个“强”字,不仅与事实不符,也无助于将来的城市发展。在为了公共利益、经过合理补偿的前提下,拆迁并无不可。但假如以“没有强拆就没有城市化”来理解“公共利益”,理直气壮地称“谁影响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则显然是对公共利益的藐视。   资料3   根据现行法律体系。商业开发商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只能是通过转让。要么是从国家(即政府)手里,要么是从单位或个人手里。共同的特征都是拿钱买。   国家虽然是国有土地的所有权人,但是土地的使用权一旦被单位或个人取得后,政府非在特定情形下是不能收回的,这个特定情形就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商业开发显然不是公共利益,政府不能强行征收。   公序良俗里有“一女不许配二家”的道德规范,法律上也规定国家不得将同一块土地同时卖给两个人使用。《物权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新设立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损害已设立的用益物权。”即我的房屋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政府不能再将我屋下的这块土地卖给商业开发商。   反过来,商业开发商如果没有和老百姓谈妥,而去搞强制拆迁,政府肯定违法。因为这种情形下,开发商不具备“拆迁人”的资格。这也就是为什么老百姓一告就赢,许许多多的“县太爷”被摘帽子的原因。   资料4   最近,一些地方上演了几起暴力拆迁悲剧,引发专家学者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质疑,酝酿已久的新拆迁条例修订进程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   《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物权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问题的关键是,何谓“公共利益”?现行的拆迁条例没有区分公益拆迁和商业拆迁,物权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对于什么是公共利益也没有作出具体规定。立法上的空缺为地方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执法的政策再界定过程留下了发挥的空间。于是,一些地方政府披着“公共利益”的华丽外衣,把公共管理商业化,公权服务沦为了为商业开发“保驾护航”的附庸。   【问题】   结合给定资料,围绕“强拆”,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联系实际,文字表达流畅,1000字左右。

问答题 (四)  【给定资料】   资料1   《光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达1.6亿,并且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某研究员撰文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一个热点,引发了有关退休年龄、养老保障以及人口政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争论。他认为,老龄人口增多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恐。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幅度提高了。现在60岁的老年人口,其生命体征、健康指标、体能发育,明显强于几十年前的同龄人口,仍然可以从事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和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至于日常生活自理,更是不成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实属波澜不惊。该研究员还说,面对老龄化社会,引起人们忧虑的一个主要理由是数量众多的老龄人口抚养问题,特别是“421”结构的家庭如何赡养老人的问题,但这里有个认识上的误区,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据某报报道,沿海某市一对退休老夫妻告诉记者说,“儿女住得都不远,也不知道他们整天忙些什么,一年都不回家几次。这个说忙着开会,那个说正在外地出差,总之是为了生活在奔波。无奈之下,想出了怪招:既然他们怕回家耽误挣钱,那么干脆我们就给他们开工资,‘有偿回家’。一个月支付1000元,‘工作’就是每周回家陪我们吃顿饭,如果能经常带孩子回来,月底还有‘奖金’。”   两天后该报又报道,该市某派出所民警接到了在内地某市打工的张某的电话,说连续一个星期往父母家打电话均没有人接。由于其父母均有重病,不知出了何事,他请求民警到父母家中看看。民警立即驱车前往张某父母家中,发现其父母均已去世多日。   该报记者还获悉,市老年志愿者协会下设的法律援助中心每天都接待一些前来咨询法律问题的老年人,内容多为消费投诉、家庭纠纷、财产公证、再婚、立遗嘱等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经过调解,大部分老人的问题都会得到比较圆满的解决。   资料2   某报2010年9月的两则报道。   80后小夫妻的窘境。今年30岁的C女士没有料到,在她眼里“正当年”的父母这么早就遇到养老难题。8年前,从老家的一所大学毕业后,C女士来到天津,英语专业的求学背景让她很快就在一家外企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两年后,她与同为异乡人的乙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7年,两人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处80平方米的公寓。不久又升级做了父母,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家庭结构,即4个老人+夫妻2人+1个孩子。像很多“421”结构的平凡家庭一样,他们忙碌而幸福着。但今年年初,C女士60岁的父亲突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她的父母都是退休工人,每月两千多的医药费,实在承受不起,更令她心疼的是,妈妈的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了。父母在哪里养老的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她。她和丈夫商量,想把父母接来天津,送到小区附近的养老院,但小两口每月的工资收入8000元,在同龄人中虽不算低,但除去房子月供后只剩4000元,再刨除各种必须支出,几乎是个“月光族”,哪还有钱支付养老院的费用。   令人尊敬的好护工。Z女士原来是某社区的清洁工,后来社区成立了福利中心,她便做了特殊护理工。去年她参加了市里首批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培训,拿到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成了技术娴熟的专业护工。记者领略了她熟练的职业技能,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一个简单的为老人“翻身”,竟然也有技巧在里面。Z女士说,过去只知两臂用力,铆足劲头把老人翻个身。培训后才知道,如果先把老人一条腿交叉在另一条腿前,然后再翻身,不仅省力,而且老人也不感到辛苦。不久前,社区里一位老人囫囵吞下了三颗提子,噎在喉咙里憋紫了脸,正在家属手足无措之时,Z女士赶到了,她马上用专业手法为老人拍背、清喉,救了老人一命。   资料3   某电视台2010年9月16日的访谈节目摘录。   主持人:大家好,本月10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显示,到203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这使得养老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嘉宾S:人口的老龄化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医学统计来说,人在60岁以后步入老龄,得病率、慢性疾病发生率占60%到70%。人一生中所需要的医疗费用可能在60岁以后,占到一生中的60%到70%。老龄社会的到来,对我们这个国家来说可以叫未富先老,怎么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可能是很严峻的问题。养老不光是期望寿命提高,还应期望健康寿命的提高。   嘉宾S:老年,应该说是每个人都要前进的那个方向,老年并不遥远,它是中年人的明天,青年人的后天。每个年轻人都应想到,我的明天和后天是什么样子。健康是一种储蓄,如果你能够身心健康着,到老年的时候,咱们“年龄的红利”就会拿到的时间更长些,生命的宽度和生命的长度成正比,这一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想到。我们中国是“百善孝为先”的国家,但对父母的孝顺,不应仅体现在金钱方面,扶养老人的理念,要从对物质需求的满足进而关注精神的追求。其实老人不是说你给他点钱、送点肉就行了,还需要心理抚慰。比如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什么的。我们常说追求生活质量要转换成追求生命质量,生命质量不是单指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还指提高人生价值。老得有所为、有所学、有所乐,这些,做儿女的应该想到。   嘉宾2:现在有所谓“四老”的说法。一要有老伴,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载体、重要场所,所以第一要有老伴。第二要有老友,因为从医学来说,一个人有四个以上的知心朋友,寿命能够延长,健康指数能够提高。第三得有老窝,总得有一个自己的居室,自己的房间。第四就是老底,我认为这个老底不是单纯金钱的储蓄,包括什么呢?包括你的身体,你的心理准备,这个心理准备就是要有一些兴趣爱好。有位名人这样说过:人的一生中应该有一些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如果没有兴趣爱好,就如同生活在荒漠中一样感觉单调无聊。为什么有的人退休后,恨不得自己快些变老?因为过去的门庭若市,一夜间变成门庭冷落,这种角色转换不适应。如果年轻时有兴趣爱好来充实生活的每一天,当角色发生变化的时候,你会仍然感觉到生命的活力,生活的充实。   主持人:刚才谈的,涉及居家养老模式,这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话题,您如何看待?   嘉宾2:这是现实的选择。特别对于中国来讲,我们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绝对数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我们依然用传统的居家养老,靠一家一户解决养老问题一定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欠账很多,我们养老院很少,养老机构比例非常低,所以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加大投入来建立。但即使建立起来了,谁去?其实你可以做调查,有多少老人愿意自觉去养老机构,有多少儿女是心里想但不敢说出口把父母送养老院。   主持人:至少不是主动选择的,一般都是被动的迫不得已才去。   嘉宾2:这个观念转变是养老模式转变的最大障碍。如果未来一代的中国人在把老人送养老院还是放在家里头的问题上,能够视同跟孝无关,而是哪个更合理、更务实的时候,我想我们养老理念的进步就上了一个很大台阶。现在有些社区有老年饭桌,老人可以不必自己做饭,也有助于降低空巢老人独居的风险。有时候,老人有了问题拿呼叫器都来不及,如果靠社区力量进行有效的统一管理,比一家一户请一个保姆效果不一样,成本也不一样。   嘉宾S:欧洲的发达国家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瑞典是四个人中有一个老年人。像德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是集个人、家庭、社区、社会的合力,来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场所。比如跟附近大学联合,建老年大学,在这里边老年朋友可以学唱歌、学画画、学弹琴。另外,养老院除了有医护人员、有营养师外,还有志愿者。有些国家的年轻人,从中学到大学,一年有一个月到两个月去做志愿者服务,这是国外。国内,上海是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地区。在“十一五”期间,他们做了件事情,叫9073工程。90%的老年朋友是居家养老,但是由社区来为他们提供服务,比如社区医生护士巡诊,社区服务人员给生活不方便的老年人提供蔬菜,一周去一到两次打扫卫生,为有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等,这是90%居家养老;7%的是靠一些社区的托老所,日间照顾;3%靠社会的养老院。   【问题】   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1~3”,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和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问答题 (十九)  【给定资料】   资料1   “看到有人给云南省委书记留言曝光云南旅游乱象后,我发现我的经历也是一样!”近日,一名北京游客在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留言提到,他和妻子报名参加云南13日游,导游换了六七个,进购物店20余次,甚至还被不同导游带进同一个购物店消费,导游们对合同中注明全程仅6个购物店置若罔闻。游客质疑:“旅游景点附近和路途的购物店之多,难道是云南省的旅游策略吗?”   “第一天去石林,上午沿途全部是进店购物,进了几个店记不清了,到景区大约已经是1点半。导游说当地政府以环保为名,让旅行社汽车停在离石林景区有十里远的地方,必须坐电瓶车。”游客只好掏钱,随后发现景区根本没有导游所说的那么远,而且在景区游览仅2个小时后就集合离开,返回途中还再次被带入购物店。游客说,石林女导游自称没有工资,靠客人购物消费提成。   游客表示,此次旅程进店购物的时间远比游览景点的时间长。与旅行社签订的合同上,全程只有6个购物店,但实际上购物店一天最多能进4~5个,少的时候也要进2~3个。   广东市民李女士讲述了她所经历的一个案例:有一次,她参加由某旅行社组织的海南双飞4天游豪华团,出行前与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同。到达目的地后,接待单位在3天的行程中,安排游客在一些自费景区或购物点停留时间过长,结果造成在天涯海角等景点游览时间大大“缩水”,部分计划中的景点更是被临时取消。   旅途生活中,这类“游览缩水”的案例并不罕见。例如,有游客反映,旅行社承诺游览某某景点,实际上却变成“遥望、远眺”。   资料2   网民何女士在人民网海南视窗反映,她在海南旅游期间,竟遇上导游半夜敲门索要自费项目费用。   何女士介绍,2010年11月8日晚,她与丈夫两人一行从深圳飞海口,参加11月9日至11日的海南三天两晚游,当时团费为每人780元。何女士说,报名之后,她们只拿到了一张行程单,并没有签合同。“我们这个团有47个人,都是散客拼团的,导游自称叫刘洋(音),但自始至终没有出示导游证。”   行程第一天,何女士他们游玩了琼海的部分景点,晚上入住兴隆。何女士说:“9日晚12点左右我们已进入梦乡,却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半夜时分敲门,我们还以为是坏人。开了门才知道,是导游要我们交第二天3个自费景点的门票,每个景点门票150元,两个人3个景点共900元。”何女士说,收钱时导游身边还站一个身材很壮的男人,他们反复强调何女士夫妇一定要参加。   何女士回忆说,她们向导游提出了异议,导游却声称:如果游客都不参加自费项目,导游怎么赚钱?交这些费用是必需的。“当时,导游还说,即使你们投诉也不怕。由于当时人生地不熟,再加上他带着威胁的口气,我们就给了导游900元。”何女士说。   陈桥生等12名退休老人同何女士夫妇一样,在旅游过程中也遭遇了乱收费。2010年4月19日至25日,陈桥生一行随团由湖南沅江市来海南旅游,其组团社沅江市神州旅行社将这12名游客委托给海南省春秋旅行社湖南分公司,海南省春秋旅行社湖南分公司又将这12名游客委托给海南中职旅,导游江学民在途中向老人收取所谓“老人费”50元/人。   资料3   2011年6月5日,刚新婚的市民王先生和妻子开始了蜜月之旅。到了旅行的最后一天,导游带队去购物广场购物。   “我在报名前就和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反复强调过,不要强制购物的团,于是花了5960元报了旅行社里最贵的云南旅行团,没想到还是被送去购物了。”王先生说,6月11日上午,导游给游客带到一家水晶店,当时店内有一款水晶,以他估算的市场价格在5000元左右,但店家却标价26万多元,实在贵得离谱。前几年自己经营过水晶生意,对水晶行情比较了解,所以他们啥都没有买。   当日中午,游客回到大巴后,导游像往常一样给大家讲了一个看似“解闷”的故事:以前有个导游带游客去购物,有的游客花了10多万元,有的游客一分钱没花,导游就根据游客的购物钱数来安排座位,把那些不购物没有“价值”的游客安排坐在最后。   王先生表示:“我和妻子听到导游把潜规则用这种方式说出来,就觉得不舒服,我们没有和导游发生正面冲突,而是给沈阳的旅行社打电话进行投诉。”   沈阳旅行社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在她接到游客投诉后立即进行了沟通,并告诉王先生稍后会有导游当面道歉。   谁知,等待王先生的并非是道歉,而是导游的“继续讲故事”。   王先生介绍,在他投诉之后,导游就不停地接电话,随后导游又讲了另外一个故事,这回说以前有导游带过一个团,其中有两个人是身家过亿的外省大老板,在云南旅游时两人发生口角产生了挺恶劣的影响,导游警告他们如果不好好解决这事,就不带团继续旅游了,他可以找点人收拾收拾爱惹事的人……   这时,王先生的妻子害怕了。王先生夫妇觉得导游的话已经对自身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先后拨打了4次110报案,并向当地旅游局和沈阳旅行社进行投诉。当晚,沈阳旅行社的王女士表示,第二天会让导游去机场送行并道歉。但直到王先生和妻子上飞机前都没有看到导游的身影。   资料4   游山玩水本是快事,却被导游的“污言秽语”搞得大大扫兴。游客邱先生反映,他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浙江仙居天台三日游”。到达仙居后,由当地一名女导游带团。她经常“语出惊人”,如把乘竹排漂流,说成“吃喝嫖赌”,说什么“嫖”就是漂流,“赌”就是目睹山水风景。介绍蘑菇状山峰时,她偏要游客往歪里想,还煞有介事地说姑娘看了都会害羞的……游客听了直摇头。在讲解中,她还不断插入“黄段子”,让人扫兴。   类似邱先生的遭遇,其他游客也时有反映。金女士说,她全家到镇江扬州旅游,导游一路上不是认真介绍风土人情,却热衷于胡吹当年秦淮名妓如何如何,还随意拿旅游团里几位年轻姑娘开玩笑,言语俗不可耐。不少女游客为了“耳根清清”,只得远离导游,自行游玩。   另一批前往张家界旅游的游客却在抱怨导游的沉默。游客反映,做地陪的张家界导游是个女孩,人算不错。只是,一路上的讲解加起来没有半个小时,在景点内的讲解也是寥寥可数,只在有标识牌前的景点讲几句,连地方的风土人情也介绍得很少。   资料5   随着暑期的来临,大理迎来了旅游旺季。记者暗访发现,散布在古城的游商游贩有回升现象,强买强卖现象也有所抬头。   复兴路段,两个小贩手里拿着小袋子,看到两名背包男士走过,便跟上去兜售几只银色的镯子,见两名男士不搭理,小贩强行将镯子塞到他们手中,后向该男士索要10元钱,两名男士每人向小贩支付了10元才脱身。   苍平街,一小贩向3位旅客兜售银色的镯子、戒指、项链等,并称其为“大理苍山生产银矿”“这些都是纯银制造”等。见3位游客非常不耐烦,该小贩悻悻走开。   南城楼附近,记者看到两小贩将装有银色镯子、戒指的口袋硬塞到一位男性游客手中,说让其先看一下,该男士随便看了一下说不买,欲归还口袋,但两小贩不接,并称:“你既然接了袋子,这就是你的东西了”,坚持要男子付钱,僵持十多分钟后,游客付钱脱身。   记者发现,游商游贩以五华楼至南城楼一带的复兴路上居多,南城楼附近开餐馆的老板说,那些小贩偶尔会到店里吃早餐,从他们的谈话中了解到,每袋东西(包括银色的镯子、戒指和项链)的进货成本不到5元,都是一些普通的小饰品。   【问题】   为了提高导游服务质量,提升城市旅游形象,A省D市导游协会拟向全市导游发出“优质服务诚信导游”的倡议。假定你是该旅游协会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撰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   (1)情感真挚,富有倡导性;   (2)用语恰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500字。

问答题 (三十)  【给定资料】   大病医保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何为“大病”?中国医疗保障政策对此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和统计。另外,对于大病治疗费用及缺口,当前无论政府部门还是民间机构,都没有精确的计算和调查。而在实践中发生的费用,又往往远高出卫生部门的限定额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吕国营教授也认为,政策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问题。大病医保实际支付比例不少于50%也不例外,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遇到来自医生和患者方面的道德风险。小病大医、过度消费,医生多开药或者开目录外的药,恐怕不能避免。还有,如何让异地的诊疗单可以在当地取得一视同仁的支付标准;如何在诊疗地就能实时报销而不用周折地回到参保地?这些是浩荡的异地大病患者求医大军,为国家如何完善大病保障及救助体系抛出的一串串问号,所有这些都是对政府智慧的考验。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回答《国际金融报》记者提问时指出:“大病的救治保障,不是有人买单就可以了,实际上是要把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能力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且要把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作为基本原则。”   陈竺表示,保障水平上去了,服务水平、质量控制、对基层医院的支持都必须要跟上去,包括费用控制。现在大病保障的基金,实际上还是从基本医保当中拿出一小部分,是拿5%还是10%,这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这样的保障能力有限,必须好钢用到刀刃上。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所有大病涉及的药品、耗材,包括支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评估,把最适合的、能够解决问题的、安全有效、费用可控的产品放到诊疗路径中,而且要确保它的供应。”陈竺透露。   【问题】   “给定资料”阐述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后,人们对这一政策高度关注并提出了疑问,为了让百姓很好地了解大病医保这一政策,某报纸准备邀请相关部门对此作出解读,请你为这次解读写一编者按   要求:准确全面,语言流畅,不超过200字。

问答题 (六)  【给定资料】   资料1   2012年12月14日,G县K乡L村完全小学发生惨案:村民闵某冲入这所小学,追逐砍杀正在打扫卫生的学生,并冲进教学楼,从一楼一直砍到三楼,最终砍伤学生22名,群众1名。而令人震惊的是,这已是当地一年多内的第三起校园伤亡事件。   学校安防出现如此漏洞,实在令人痛惜。而就在案发前两天的12月12日,该校刚刚通过由一名县教体局副科级干部带队的平安建设检查,各项指标合格。   14日近中午,G县宣传部官网首先披露了这一消息,并称15日上午9点半将召开新闻发布会。而当天晚时,即撤下消息,单方告知15日的新闻发布会取消,并开始封锁消息。截至15日晚的两天内,G县委县政府集体失声。   15日,记者赶到事发地小学采访,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值班,称“领导去县城了”。记者赶到村委会,只有一名自称“不是村干部”的妇女在办公。记者电话联系到一名村干部,称“在外有点私事,不在家,也不知情”。随后,记者来到县教育局,一名自称“普通工作人员”,后被证实为办公室副主任的值班领导告诉记者,“领导都下乡检查去了”,而他自己正在玩电脑游戏。县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见到记者,说“领导不在”,借故离开后一去不返。最后,记者向县委宣传部的主要负责人电话核实“犯罪嫌疑人初步断定患有精神病”的消息,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讨论这有啥意义,先吃饭!”   12月17日,当地日报在头版刊登文章《G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盛赞G县教育取得的“光辉成就”,一时间引起网络热议。18日,报社编委会就此事发布了致歉信。据了解,该组报道拟在全市每个县选择一个亮点进行报道,G县的最大亮点就是教育。2012年G县有12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占据X市全市的半壁江山。稿子10天前已经写成,按原计划排到17日发表,恰恰形成了最大的讽刺。“没有安全,何谈教育?我们必须反思,反思干部作风的漂浮。要向全县人民深刻检讨!”G县委书记沉痛地说。   资料2   在媒体和舆论的持续关注压力下,G县于案发后三日发布消息称,警方初步认定犯罪嫌疑人闵某受“世界末日”谣言影响持刀伤人,检方16日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将其批捕。   据人民日报微博消息,G县委对已查清责任的首批责任人作出处理:L村完小副校长、K乡中心学校校长、K乡派出所所长被撤职;分管教育的K乡武装部长被免职;负责对该校进行安全检查工作的县教体局督导室主任,K乡派出所指导员被免职。其他责任人查清责任后,也将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经查,L村小学门卫张某每天7时左右打开校门,而学校要求老师7时50分前到校即可。对值日老师到校时间没有单独要求。从学校的考勤表中看,班主任和值日老师均在7点半以后才到校。而那时凶杀已经开始。通过视频监控可以确定,案发时没有老师和门卫第一时间出现。短短3分钟,歹徒就冲上了三楼。   G县教体局分管学生安全工作的副局长周某说,他分管安全,最怕半夜手机响。尽管高考连创佳绩,但农村学校安防的薄弱却时常让人胆战心惊。仅学校保安投入这一块,就一直没有彻底解决。全县300多所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配备全职门卫的不到1/3,而且这些学校都在县城和乡镇驻地。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偏远村庄小学没有专职保安。尽管上级部门不断要求配齐保安,但一没编制,二没资金,只能由内部教师调剂。这在广大农村中小学是个共性问题,势必造成学校安保疲于应付。   据新华社报道,2010年12月底,中央财政下拨专项资金38.89亿元,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园安保设备设施给予一次性补助,专项用于支持学校(含民办学校)配置安保、防火等设备设施以及加固改造校园围墙、校门等方面支出。两部门提出,这笔补助资金必须专项用于支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置必要的安保设备设施,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和偿还债务等支出;并且要求各地教育部门摸清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安保设备设施装备和保安配备情况,抓紧制订工作方案。而截至事发前,G县财政局、教育部尚未告知中央该笔专项资金在地方的详细落实情况。   资料3   2012年12月14日,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小学内发生枪击事件,包括犯罪者在内28人遇难。这起事件与发生在同一天的H省Q县校园惨案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如受害者多为低龄儿童、事发地为小学校园、犯案者或有精神异常、手持武器直接闯入校园行凶等。但是在美国,却有了截然不同的处置。   当天晚些时候,美国的枪击事件就迅速占领了全世界各媒体的重要版面,其中也包括了中国媒体。国内媒体以不同形式的专题,投入众多篇幅给予枪击事件全方位的关注,从还原事件过程、凶手性格分析,到官方反应、社会问题剖析。相比之下,国内的G县惨案没能受到同等关注,甚至有逐渐淡出公众视线之势。   12月15日,美国政府公布了遇难者名单。12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致电慰问受害家属,并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在短暂的发言中几度拭泪,念出校园枪击案中每个遇害者的名字,并下令白宫和政府建筑降半旗致哀。随后,奥巴马前往康涅狄格州,参加为桑迪胡克小学遇难者举行的纪念活动,誓言“悲剧不能重演”。生命得到了政府的珍视,于是得到了更多人的尊重:英国、联合国、欧盟、法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纷纷致电表示了慰问。   “我们敢不敢说已经做得够好,可以给这个国家所有的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奥巴马告诉民众,“过去几天,我一直在就这一点反思。”“如果我们对自己足够诚实,回答是‘不是’,我们做得不够,我们不得不改变。”奥巴马说,“这个世界会依据一个国家如何对待儿童而对它作出评判。”   发生在中美两国的校园惨案,令人心痛也引发争议:有人谴责暴行,有人检讨制度。孩子的生命同样金贵,媒体不能“选择性失明”,只是在众声喧哗中,我们不能用事后的道德激愤掩盖了事前的集体冷漠,用指责讨伐替代了反思改进。中国要前行,需要批评声音,更呼唤建设性力量。   【问题】   “给定资料3”介绍了G县校园惨案后相关部门集体失声的情况,现为了挽回“集体失声”造成的负面舆论,请以G县人民政府的名义,就校园惨案的经过及处理情况写一份宣传稿,在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布。   要求:   (1)态度诚恳,对象明确;   (2)内容全面,条理清晰;   (3)不超过400字。

问答题 (三十三)  【给定资料】   资料1   一份《关于广州市率先试行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公开的建议》的政协委员提案,把一直以来呼声高而进展小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再次推向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而最受社会关注的是提案者本人F,一位在职的广州市局级干部。自从公布了“愿做财产申报公开第一人”的宣言后,他就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广州“两会”政协会议开幕3天来,关于F和他对官员财产申报公开的提案,被大量网络、微博迅速转载、评论。尽管不少国内知名媒体点评称赞,但有网民也质疑这是一场高调的“个人秀”。有人说他“坏了官场潜规则”,有人说“这个政协副秘书长走到头了,回家卖红薯吧”。   作为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经过数年的艰难摸索,在今年给人以美好的企盼。在广州,推进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已被纳入广州市委全会100项重点督办工作,作为试点的广州市南沙区将在春节后启动该项工作,当地纪委近期还准备去香港、澳门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在如此氛围里,公布“愿做财产申报公开第一人”宣言的广州市政协副秘书长F,尽管很多领导很支持他,这个提案也已经立案,下一步将交给党建相关部门来办理,可他为何还是压力重重?面对“坏了官场潜规则”等流言,F甚至抛出“我提出来怕什么,我都58岁了,我就豁出去了”之类的“悲壮”言语。这鲜明的反差,让我们深切地感触到,也许正是有官场潜规则的巨大阻碍,使得民众千呼万唤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一直在原地徘徊。   对于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的中国而言,很多改革、利益调整,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和障碍,正是因为各个利益集团的纵横交错,各式潜规则的盘根错节,很多改革被迫在潜规则面前低头而停滞不前。   拿收入分配改革来说,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10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数据显示,在2008年达到峰值0.491后,我国基尼系数逐年回落,2012年为0.474。国家统计局马局长称,我国基尼系数不算低,这说明了我国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缩小收入差距的紧迫性。   然而现实是,“千万次”呼唤的收入分配改革早在2004年就开始启动调研,在2010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论述“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改革收入分配制度。2012年年底,更有消息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争取在去年年底前出台。可是,也是因为既得利益者的大力阻挠,这项涉及重大利益重新调整的改革,还是被搁置起来,成了一块注定最难啃的“硬骨头”。还有多少改革停滞于潜规则面前?正如《人民日报》“深化改革”系列评论里所说的,“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改革,就是要“粉碎”那些在官场积淀甚深的“潜规则”甚至是“显规则”,因此,我们热切期望能多一些“坏了潜规则”的官员,逐渐推进最难啃的“硬骨头”的变革。当然,我们更期待“粉碎”那些潜规则的制度,能在顶层设计中体现出改革的力度和刚性,使各项改革更能钳制权力、造福民生。   资料2   2013年1月17日,神木县农村商业银行原副行长G被曝光称,“在北京有20余套房产,折合人民币近10亿”,其还有另一个使用假名的身份证。G因此被网民称为陕西“房姐”“10亿房姐”。1月19日,G在媒体上公开承认自己有两个身份证。   时下,户籍制度和机制应是存在缺陷和问题的,否则,为什么“人一有钱”就可以搞多个户口?“房姐”多户口并不是孤例,此前同样与房子有关的郑州“房妹”,其全家数口人人均有两个户口;原安徽省凤阳县公安局局长T竟然利用职权为自己伪造身份证,以方便“拿回扣”和隐匿财产;已经落马的不少贪官中,多户口者同样为数不少,如某位被称为“职级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的女贪官,拥有12个身份证、15个户口本。   官员双户口案件的多发表明,官员通过虚假的双户口隐匿巨额财产,早已不是传说。双户口之于腐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只需通过关系人造一个虚假的户口,就可以将来源不明的财产隐匿起来而不被发现,这比一般的“洗钱”手段都要来得直接方便。将来,即便千呼万唤的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能够克服万难推出,只要官员双户口的制度漏洞不封堵,财产公示的监督作用也将轻松被否定。因此,官员双户口不仅是当下反腐工作的突破口,也是将来健全反腐制度必须补上的窟窿。   我国究竟有多少“户多多”?产生“户多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公众迫切想知道答案,目前缺少一个官方的权威说法,但其危害不言而喻——破坏了社会起码的公平正义。户口承载着就业、教育、住房、社保等诸多权利,也与金融、财产登记、出入境管理等挂钩。多一个户口,就等于多一个选择,少受一种限制。什么限购、限贷、限制出境,财产申报、一夫一妻、计划生育,等等,对“户多多”来说,形同“牛栏关猫”。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户口漏洞,有可能让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   陕西“房姐”事件继续发酵,G以虚假身份在北京买了多套房产,现在随着其虚假身份被注销掉,接下来这么多套房产又该归谁呢?有律师表示,真实的房主是G,那么这些房产应该属于其所有。G承认其假名,公安机关同时也认定G是其假名的真实所有人,户口造假不影响G作为真实的购买人来继承其假名下的所有房产。   公民的财产当然需要得到法律最有力的保护,但对通过双户口隐匿财产的行为,绝不应该纵容默许。很多事情之所以显得怪异,就在于不该严的很严,不该宽容的却很宽容。既然双户口最大的作用就是隐匿财产,那么要打击违法双户口,不仅要对“权权交易”的公安机关严厉问责,同时更要增加通过户口造假隐匿财产的安全风险。   就拿“房姐”在北京的10亿房产而言,她购房所使用的假名,其人本身就是不存在的,随着假户口被注销,购房合同以及房产证书就都没有了法律效力。因此,对于使用虚假双户口购置的房产,相关法律理当视之为无主房产。就算现有法律对此尚无明确规定,也应该认定当初的购房合同和产权证书无效,退回当初购房成本,并将增量收益罚没充公。违法双户口必须严厉打击,对此仅仅嘴巴上说说、文件上写写是没有用的,关键是必须用严厉的法律规定来增大违法的风险,让那些准备通过双户口隐匿财产的人无法胡作非为。   资料3   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省监察厅厅长、省预防腐败局局长M在2013年1月27日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该省一些县市进行官员财产公示试点。   以该省中部的山区县磐安为例,磐安拟提拔干部任前财产申报的内容有7项,包括本人配偶共同生活子女的工资以及各类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公积金、稿费收入情况等;房产、私家生活的私家车、个人的存款、单笔数额两万元以上的债权债务以及各项经营投资收入等;申报人如果有房产、私家车,还要附上各种证件的复印件。这7项内容除了在每个公示人单位公告栏里张贴之外,房产、车辆、2011年的收入投资以及收益四部分的情况还要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公示,接受网民和民众的监督。   结合目前的“房叔”“房妹”事件,该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对记者说,户籍管理是重大问题,“应将房产署名、购买时间、面积、价格等信息进行登记后全国联网,并实行强力的举报制度以及完善的举报奖励机制。”   网友们普遍认为,户籍管理上的腐败和漏洞如今成为一部分腐败官员隐匿非法收入的保护伞。因此,有专家提出应以房产信息公开化作为官员财产的突破口,多数民众也对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寄予反腐厚望。   该省政协委员、浙江社会科学院院长C认为,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并不难,更重要的是申报内容的真实性与问责制的落实。   “无论是申报或公示都不是难事,问题是后面谁去监督、评估、核实、问责。”C告诉记者。据他了解,他所认识的一些部门的领导,对财产申报公示并不抵触,而且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因为现在这些官员就已经在按照纪委的要求,每年向纪委报告包括个人财产在内的各类个人事项,无非是没有公示而已。   “公示是接受社会监督,”C认为,“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的关键是,如果申报不实,或者社会对官员申报的财产有疑问怎么办?谁来监督审核?谁来回应?谁来问责?如何问责?”他认为,只有把这些问题都理清楚了,而且在党纪国法上都有了相应的规定,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才不会流于形式。   【问题】   假设你是一名纪检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3”,撰写一篇报告,介绍我国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的现状和问题,供部门领导及其他同事参阅。   要求:   (1)内容具体,联系实际;   (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   (3)总字数400~500字。

问答题 (二十五)  【给定资料】   资料1   一个国家需要拥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是一种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也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旗帜。   北京作为首都,开展“北京精神”提炼培育工作,可以进一步增强北京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城市精神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和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   作为城市精神,北京精神是北京城市的魂之所系、神之所在,是全市人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共同精神家园,是深化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   “北京精神”是一个有机整体。“爱国”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创新”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包容”是“北京精神”的特征;“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扎扎实实搞好“北京精神”的宣传和实践活动,使“北京精神”家喻户晓,人人践行。   资料2   近日,石景山区西山枫林第一社区,犹如往日一般,甬路上、绿地里,整洁干净,街坊邻居出门见面相互问候,出来遛弯健身的大爷大妈有说有笑……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区。   但很多并不平凡的事,在这里发生:代买彩票中巨奖后送还票据;居民每天在垃圾箱旁义务指导他人垃圾分类;值班、巡逻,70岁老者拿“志愿服务”当主业……社区里的居民们,从身边点滴之事做起,他们说:“咱的北京精神,咱人人践行!”   500万元巨奖摆在眼前,能有多少人不为所动?赵书兵就是这样的人。赵书兵42岁,他的彩票店就在西山枫林小区里。2010年9月12日晚上8点28分,他接到了一个电话:“哥们儿,麻烦帮我买张足球彩票吧。”对方是熟识的老顾客。此时距离投注截止时间仅剩下不足两分钟,买主肯定赶不过来,赵书兵立马垫付了1024元钱,打出了一张彩票。   第二天凌晨,熬夜看完所有比赛的赵书兵欣喜不已,“中了,肯定是大奖!”他抬头看了看表,刚5点多,“买主肯定没起床呢,等等。”7点多,买主的电话响了,“恭喜,大奖!”来电话的就是赵书兵。买主20分钟就赶到了彩票店,从老赵的手里接过了彩票。   头奖,500万元,当期北京的唯一一注。买主提出要给予酬谢,赵书兵一分没要。   500万元,赵书兵说自己卖一辈子彩票也挣不出来,“当时店刚开张,连房租都交不起呢。”   如果没中,怕不怕赖账?中了,为什么自己不要。反正对方也没付钱?   “想都没想过,”赵书兵说,“人家买的,咱要讲诚信、道德。”以“德”为先,是做人的准则,赵书兵说:“这都是应该做的。咱西山枫林小区里,老老少少,做好事的人多着呢,这样的家园才和谐。”   西山枫林第一社区有居民楼14栋、2452户、7000多居民。柯大成是小区里的“名人”,“因为垃圾出的名。”老爷子乐着说。2010年底,小区实行“垃圾分类”,给每家每户发了两个垃圾桶和一个垃圾袋。从那时起,63岁的柯大成就主动申请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他创作了宣传文、诗歌、对联,让街坊邻居们都能做好垃圾分类。   他每天还多了一项“任务”——在垃圾箱边“蹲点”,指导大家分类,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从不间断。   “每天早晚是‘高峰’,早晨出门上班,晚上下楼遛弯,扔垃圾人多。”柯大成每早7点前、晚饭后“准点”上岗,看见谁没分好就帮着分分,“有的邻居一说脸就红了,第二次肯定在家分好了才扔。”   整个小区他都管,遛一圈就是40多分钟,再冷再热没打过退堂鼓。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垃圾分类志愿者”,更多的人自觉地做好了各家的垃圾分类。   “相互服务,相互影响,才能形成风气。”柯大成说。   如今,小区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公益服务的队伍中来,越来越多的人把“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当成了行为准则,从身边事做起,践行着“北京精神”,弘扬咱北京的美德。   资料3   从2011年11月2日北京精神表述语正式向社会发布至今,本市社会各界人士都在思考着“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意义,也在思考着自己与它们的关系。华天饮食集团公司总经理朱玉岭认为,践行北京精神,作为老字号,在创新上也要一马当先。   说到老字号,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传统、规矩、传承”等特别严肃的词儿。但实际上,老字号也要“创新”,才能与时俱进。   朱玉岭介绍,华天集团培养了130多名职业点菜师,出发点正是如此。2007年,我们建起了这样一支队伍,为来就餐的顾客朋友提供一种新鲜的服务。   现代人的饮食观念更健康,光把饭菜做得精美可口已经远远不够了。低碳健康不能光重视菜品口味的研发,更重要的是让顾客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感受心情愉悦。我们研究顾客的心理和类型发现,有很多人在餐厅里觉得点菜是件麻烦事儿;还有的人来餐厅请客,希望能在席中更多地体现自己的诚意。这样的需求让我们不禁想到,要是有专门为顾客点菜提供指导的服务,不是很方便吗?   创新即突破常规、推陈出新,意味着良性发展。华天旗下的老字号禁止使用一次性木筷,改装使用节能灯具等,都是积极尝试。老字号讲传承,更要讲创新,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创新精神将事业发扬光大。   资料4   包容,是指以宽阔的胸怀和气度容纳不同的人和事物。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实现建设最具人文关怀、最显文明风采、最有文化魅力、最为和谐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把包容作为广大市民自觉的价值追求,善于吸纳和借鉴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进入伯纳德控制设备(北京)有限公司的大门,几行字颇为引人注目:关系、专业、忠诚、创新、奉献。   为何把“关系”二字摆在公司信条的第一位?总经理伯涛给记者打了一个比方:“公司就像一个足球队,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能量、技术,并不要求每个人的本领有多么全面,而是选择适合各自的位置,互相包容,才能让球队进球。否则,光有足球明星,没有很好的配合,一样当不上冠军。”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位拥有法国国家高等工业技术学院工程师硕士学位和法国Grenoble高等商务学院管理商务硕士的年轻老总,在中国,在北京开创出了一番事业。   2006年,法国伯纳德公司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唯一独资公司——伯纳德控制设备(北京)有限公司。从那时起,伯涛就来到了北京,这一待就是五六年。   在北京的这几年,让伯涛感触颇深:他特别欣赏的就是北京人的宽容、包容,他把这种美德融到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将和谐关系排在了第一位。其实,来京后很长一段时间,很多人认为法国人爱较真,爱抱怨,伯涛用行动改变了大家对他的误解。   “我是个很北京的法国人。”伯涛笑着说,也正是这种心态,在2011年开发区的双爱双评中,他成为爱职工的好经理。   资料5   爱国,是北京精神最核心、最深刻、最显著的特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国,邦也;从口从或。”意即用武器保卫人口、保卫土地。爱国,是对自己所属祖国的国土、人民和国家的热爱,这种热爱,既体现在情感、心理上,也体现在思想和行为上。   2011年11月23日18时45分,冬日的北京已经夜幕降临,可是对于泰德制药的总经理刘红星来说,一天的工作却尚未结束。   这个海归企业家,从偶然进入企业界的那天,就给自己树立了不管多难都要一直向前的目标,他要让中国的药品走上世界的舞台。   1998年,刘红星停薪留职赴日本药都——富山药科大学求学,花了5年时间攻读下医疗药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正在亲人和朋友以为他会留在日本或者前往美国发展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在拿到博士文凭的第二天,就带着妻儿选择了回国。   “从出去的那天,我就想着回国。”刘红星告诉记者。1998年他出国的时候,中日经济差距非常大,一个日本人创造的财富相当于100个中国人创造的财富,那时,他就想着学成回国,为祖国做贡献,尤其是在药学方面,中国的西药基本上都是仿制药,他希望将来可以在此方面能有所作为。   如今,在泰德的公司业务骨干大多是有医学背景的留学归国人员,大约90多人,“要为祖国做点事”的共同情怀让他们走在了一起,并且也确确实实为祖国做出了贡献。   【问题】   假如你是市委宣传部文化处的一名工作人员,为更好地宣传推广北京精神,请结合给定资料1~5,制定一份北京精神宣传材料。   要求:   (1)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   (2)体现北京精神,使全市各界了解、践行北京精神;   (3)通俗易懂,不超过450字。

问答题 (二十九)  【给定资料】   最近,“中国式过马路”引起国人共鸣。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可以解释为群体性闯红灯,“聚齐几个人就可以过马路了,与信号灯的颜色无关”。很明显,人们参与群体性闯红灯的心理就是“法不责众”——应该说,这种心理的产生有其现实原因:群体性闯红灯因违法者众多、执法力量有限而难以全部反映到执法层面上,致使群体性闯红灯中个体鲜有被追责;而这种现实又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参与群体性闯红灯者的侥幸心理,以致“中国式过马路”成为一种令人无可奈何而又司空见惯的事。但不管怎样,既然承认“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破坏公共秩序的不文明现象,就应该力求有所作为。最近S市发布新规: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在路口内随意穿行、翻越中心隔离护栏等交通违法情形,将被依法处以50元以下罚款,同时规定在大路口,对群体性闯红灯的,要处罚前三名;在小路口,对于闯红灯的行人,将全部处以50元以下罚款。S市“对群体性闯红灯的,要处罚前三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举动。闯红灯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单纯的道德问题,它更是一个法治问题——在不能容忍闯红灯而又对群体性闯红灯无可奈何的语境下,“处罚前三名”很好地权衡了社会公共秩序的确立与公民公共意识的养成之间的矛盾,也填补了“法不责众”与“法治权威”之间的罅隙,表现出一种难得的创新性执法智慧,如此营造法治文明的努力,理应得到尊重和鼓励。   【问题】   “给定资料”中,S市“对群体性闯红灯的,要处罚前三名”的规定对群体闯红灯行为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为了巩固成果,市交管局决定加大对交通新规的宣传,呼吁市民的支持和配合,请你以该部门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稿件。   要求:   (1)体现政府精神;   (2)呼吁公民支持配合交通新规;   (3)通俗易懂,不少于400字。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