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 题王微信公众号

    题王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题王网”真题密题、最新资讯、考试攻略、轻松拿下考试

问答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与原子”的教学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社会引入]投影flash动画。画面1:晒衣服,水去哪儿了?画面2:路过花店闻到花香。画面3:糖入水,糖不见了。以上几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就可以解释以上现象了。 [演示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并提问学生,你看见了什么?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得出结论]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演示实验]A烧杯是水,水中滴加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B烧杯中是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并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 [学生猜想]①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红,与B烧杯无关。②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③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使A中溶液变成红色。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①用洁净烧杯C装水,滴加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 ②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烧杯内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烧杯,观察现象。 ③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①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 ②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 [分组实验]A组:一杯开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 B组:两个集气瓶,下面一个集气瓶盛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一个集气瓶盛空气,抽走中间玻璃片,观察现象。 C组:①50mL水与50mL水混合;②50mL酒精与50mL酒精混合;③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观察现象。 D组: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活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 [得到结论]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小。 [投影]①几种常见分子模型;②模拟空气中的氮气分子、氧气分子、水分子、氦原子等微粒模型以及运动情况。 [知识梳理]①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②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模型演示]①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一人演示一人解说);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分析] [得到结论] ①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发生改变。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质疑探究]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投影]①水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②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得到结论] ①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③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④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李老师的教学实录] [激趣导入]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演示实验]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讲解]闻到花的香味,原来花中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结论]宏观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却能看见水? [投影]经测定: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个水分子。 [得出结论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讲述]从课堂开始时的品红消失实验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演示实验]氨水使铁树上的棉花小球依次变红。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氨水并没有与棉花上的酚酞接触,棉花上的酚酞变红原因是什么?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呢? [得出结论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提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 [演示实验]把同样大小的糖放入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 [得出结论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演示实验]将两支量筒中各量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然后都倒入100mL量筒中观察是否是100mL呢?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得出结论4]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演示实验]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 [小结]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动画演示]水蒸发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和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总结]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小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动画演示]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总结]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再分,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②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④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⑤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请结合两位老师的教学实录,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位老师实验教学中的不同点。 (2)两位老师如何体现探究教学的基本程序? (3)在该课程中,探究式教学和接受式教学相比的优缺点。 (4)化学实验探究教学中,试比较两位老师进行小结的异同? (5)结合该课,简单谈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21-03-18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与原子”的教学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

题王网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扫码关注题王,更多免费功能准备上线!

此试题出现在

初级经济师

初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

去刷题
热门试题热门资讯 相关试题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与原子”的教学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社会引入]投影flash动画。画面1:晒衣服,水去...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分子与原子”的教学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社会引入]投影flash动画。画面1:晒衣服,水去...

小红是张老师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他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者请教教师时,张老师会予以肯定和鼓励,张老师使用的方法是()

张老师最近在学习Flash软件的使用方法,请问,以下选项中哪项是Flash文件的后缀名?()

小刘和小红都是张老师的学生,张老师的生日是M月N日,2人都知道张老师的生日是下列10组中的一天,张老师把M值告诉了小刘,把N值告诉了小红,然后问他们老师的生日到...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实施记录,阅读后回答问题。 [张老师的教学实施记录][社会引入]观看准备好的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实施记录,阅读后回答问题。 [张老师的教学实施记录][社会引入]观看准备好的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燃料和热量?”的教学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社会导入]谈谈自己知道的人类利用化学变化放出的热...

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 下面是两位初中化学教师讲授“燃料和热量?”的教学实录。 [张老师的教学实录] [社会导入]谈谈自己知道的人类利用化学变化放出的热...

波波由于贪玩没有完成作业,班主任张老师很生气,放学后把他单独留在教室里补作业。这时,张老师突然想起家里有事要办。看见波波还没有补完作业,张老师把教室的门上了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