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 题王微信公众号

    题王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题王网”真题密题、最新资讯、考试攻略、轻松拿下考试

问答题

试比较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和归因理论的异同。

发布日期:2021-04-03

试比较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和归因理论的异同。

试题解析

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亦称“激励—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1959年提出。他把企业中有关因素分为两种,即满意因素和不满意因素。满意因素是指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的因素。不满意因素是指容易产生意见和消极行为的因素,即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保健因素的内容包括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和工作条件等。这些因素都是工作以外的因素,如果满足这些因素,能消除不满情绪,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人们更积极的行为。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包括成就、赞赏、工作本身的意义及挑战性、责任感、晋升、发展等。这些因素如果得到满足,可以使人产生很大的激励,若得不到满足,也不会像保健因素那样产生不满情绪。

中文名
双因素理论
别名
激励保健理论
提出时间
1959年
外文名
hygiene-motivational factors
提出者
赫茨伯格
类型
管理学理论

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职工工作积极性影响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该理论认为: 职工对收入的满意程度能够影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而职工对收入的满意程度取决于一个社会比较过程,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的绝对收入的多少,而且关心自己相对收入的多少。每个人会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社会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所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历史比较,职工个人需要保持一种分配上的公平感,如果当他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或现在的收支比例与过去的收支比例相等时,他就会认为公平、合理,从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如果当他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不相等,或现在的收支比例与过去的收支比例不相等时,会产生不公平感,内心不满,工作积极性随之降低。在国外,企业依据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采取种种措施,如单独

中文名
公平理论
表达式
Op/Ip=Oa/Ia
提出时间
1965年
应用学科
心理学
别名
社会比较理论
提出者
斯塔西·亚当斯
适用领域
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人们为了有效地控制和适应环境,往往对发生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社会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做出一定的解释,即认知整体在认知过程中,根据他人某种特定的人格特征或某种行为特点推论出其他未知的特点,以寻求各种特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归因理论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1958年提出。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原因的过程。归因方式影响到以后的行为方式和动机的强弱。

中文名
归因理论
所属学科
社会心理学
发现时间
1958年
外文名
Attribution theory
发现者
海德(Fritz Heider)

题王网让考试变得更简单

扫码关注题王,更多免费功能准备上线!

此试题出现在

大学试题

管理类

去刷题
热门试题热门资讯 相关试题

暂无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