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 题王微信公众号

    题王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题王网”真题密题、最新资讯、考试攻略、轻松拿下考试

学历语言类 | 高起点

历年真题

2022语文历年真题11-19

发布时间: 2022-11-19 05:00:22 发布人:
2022语文历年真题11-19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TSE}题。  
         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称为地震前兆。我国古代人民早就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并留下了关于地震前兆丰富的记载。例如,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有人就总结出地震与井水变化、动物不安、天气反常现象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古书《隆德县志》上也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前兆现象。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则表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多种多样的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味、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物的习性异常,临震前出现的地声和地光等。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信息。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出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
      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的微观前兆,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二是地形变化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三是地球物理变化。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四是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的一些其他气体,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量地下流体的化学成分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TS}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 地震前兆是地震前地表出现的与地震孕育有关的现象。

B. 1739年宁夏银川地震后,我国古代人民才认识到地震是有前兆的。

C. 《隆德县志》最早记载了古人总结的六种地震发生现象。

D. 现代地震科学的深入研究证明了古人关于地震的某些认识是正确的。

试题答案:D

2、 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 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来进行测量。

B. 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以及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弱的变化。

C. 利用精密仪器测定震源区的重力、地电和地磁,可以判断地震时地球的物理变化。

D. 用仪器测量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理量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的发生。

试题答案:C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 最近文学界 沸反盈天,原因是某文学奖评奖程序不公,大家对最后结果非议颇多。

B. 登场亮相后,我意识到,我那原以为能够力压群雄的参赛作品真的是 相形见绌了。

C. 尽管他们已经连续两次夺冠,但正所谓 欲壑难填,他们仍希望能获得第三次胜利。

D. 对新组建的国家队,很多人都 拭目以待,希望他们能在明天的比赛中创造好成绩。

试题答案:C

4、 下面对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 人类并不高于其他生命。

B. 线粒体和病毒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病毒也在不停地变异。

D. 地球上的生命具有同一性和多样性。

试题答案:B

5、 根据下面内容,回答{TSE}题:
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 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通过眼睛,人们不仅能够观察外界,甚至能看出彼此的内心世界。为何人类的眼睛如此与众不同?在对比了人类与其他81种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之后,科学家得出结论:只有人类拥有比脸上及其他部位 颜色更浅的巩膜——眼白。这个关键的解剖学特征加强了人类凝视的力量。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 其他灵长类动物都 隐藏” 了自己的目光:它们有着暗色的巩膜,这使对方很难确定它们巩膜的边缘,因而难以猜测它们的视线到底投向何方。事实上,也正因为我们如此独特, 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人类眼白的面积是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几倍,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眼睛来表示我们在关注什么,也可以轻易地辨认别人眼睛注视的方向。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眼睛称作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眼睛在流露情感方面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人与人的交往,有90%的非语言信息来自面部,眼、眉、嘴、鼻以及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都会表达不同的含意——而眼睛则集中了面部表情的大部分信息。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视网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就说明,即使是一瞬即逝的一个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现代研究发现,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出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或恐惧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平常的四倍;遇到郁闷、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没有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研究人员将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了比较测试,以观察头部与眼睛的运动对改变他们视线的效果究竟如何。实验结果表明,1岁左右的尚未进行语言学习的婴儿便会追随其他人的目光,而不是人脸面向的方向。因此,当一个大人头不动却只用他的眼睛表示他在看着天花板,婴儿也随着他看天花板。然而当大人闭上眼,把头扭向天花板的方向,婴儿通常不会随着看过去。非洲大猿(黑猩猩、倭黑猩猩、大猩猩)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它们恰好遵循同我们完全相反的视觉追踪机制。当我们只用眼睛盯着房顶(脸朝前),他们一般不会跟着看。但是当人的脸朝着房顶(眼睛闭上),他们便会跟着看过去。当我们使头和眼睛的指向不同时,我们便发现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了:人类对于目光的方向极其敏感。这恰恰是和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都不具有的本领。
{TS}
对第一段内容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 “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引人注目的”,这句话表明了人眼结构上的特别之处。

B. “颜色更浅的巩膜”,使人类的目光看起来更有凝聚力,有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

C. “其他灵长类动物都‘隐藏’了自己的目光”,因为它们不想暴露自己的视力缺陷。

D. “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表明其他灵长类的动物不用眼光来交流。

试题答案:B